平时在路边摊上吃东西,摊主都会提前将碗里套好塑料袋,这样用着方便。
并且,因为套了塑料袋,给人的感觉就是干净又卫生。
但事实上,高温热汤直接倒在塑料袋真的不会有毒吗?不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性吗?本期,就来聊聊这一个大家每天都会遇到的事。
.01
为什么路边摊要在碗上套一个塑料袋?
走在大街小巷,从煎饼果子到麻辣烫,从热干面到羊肉汤,几乎所有路边摊都有个共同特征:给碗套塑料袋。
这个操作在中国街头美食界可以说就是妥妥的“标配”,特别是对于流动的摊贩来说,几乎是百分百这样做。
其原因也非常简单的,就是99.99%的流动摊主,因为周围还没有充足的水源,所以也就不会携带任何洗碗设备,就算摊主愿意洗碗,也没有水给他洗。
最重要的就是这些摊主出摊时间有限,出摊人数有限,根本没有时间去洗碗,所以直接套一个塑料袋,等客户吃完后,摊主拿起裹着食物残渣的塑料袋一扔,方便快捷,省心省力。
另外,作为消费者也觉得流动摊贩的餐具,如果给给别人用了,摊主是不会洗的,所以也不敢用。
直接在碗里套塑料袋,用完就扔,这样客人来的时候永远都是用所谓“干净”的塑料袋,反而能打消客户的疑虑。
这种“视觉清洁”的心理暗示特别强大,也挺讽刺的。
因为都担心碗上可能残留的洗洁精或者别人的口水,却完全忽视了塑料袋在高温下释放的化学物质。
真正的危险,往往藏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。
.02
吃塑料袋中的食物,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危害?
中国每年塑料袋消耗量超过400万吨,平均每天消耗30亿个,也就是说每个人,每人都会用到塑料袋,只不过使用的方式不同,有用来买菜,还有买来装早点,或者是直接套在碗上吃饭用。
这些塑料袋可以说已经是离不开我们的生活了,但99%的人并不清楚,塑料袋的区分标准。
塑料袋分为两种,分别是“可直接接触食品”和“不可直接接触食品”。
可直接接触食品塑料,细分为1号PET、5号PP和7号OTHER,记不住的话,就记1号、5号和7号。
不可直接接触食品塑料,细分为2号HDPE、3号PVC、4号LDPE和6号PS,记不住的话,就记2号、3号、4号和6号。
目前来说,像大型商超里所使用的塑料袋,多数是“可直接接触食品塑料”;而流动的摊主、早餐店、小饭店等类型小店之类的,都是使用“不可直接接触食品塑料”,也就是说是在使用不合格塑料袋。
“不可直接接触食品塑料”的塑料袋,商家在制作时为了压低成本,会使用回收塑料,比如轮胎、拖鞋等废旧物品来制作,所以安全性没有任何保证。
并且,为了让这些材料看起来更洁净,更具吸引力,厂家有时甚至会添加色母料,而这些色母料中可能含有重金属等有害成分。因此,当热汤倒入这些塑料袋中的时候,潜在的风险也随之而来。
“不可直接接触食品塑料”的塑料袋到滚烫的食物,会释放出很多危害物质的。
3号PVC(聚氯乙烯)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会添加增塑剂(如邻苯二甲酸酯)、稳定剂(含铅、镉等重金属),遇到50℃以上的高温时,例如热汤、油炸食品等,塑料就会释放出大量有毒有害物质。
4号LDPE(低密度聚乙烯)在遇到油脂或高温时,溶解后会释放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。
如果长期吃使用非食品塑料袋的路边摊(高温食物),当你沉浸在美味中时,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就会疯狂进入你的体内。
这些毒素的释放不是立竿见影的。它们悄无声息地进入你的身体,今天一点,明天一点,像温水煮青蛙。等你发现身体出问题时,可能已经积累了好几年。
吃的越多,有毒有害物质在体内堆积的越多,儿童会提前性早熟,成年人的肝脏、肾脏等重要器官会出现问题,最严重的情况就不直接说了。
.03
打包盒和食品级塑料袋是否能放心使用?
说到这里,相信很多人就会说,用打包盒或者是食品级塑料袋来装食物,这样就放心了吧!
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,因为抛开食物本身是否健康不谈,就算用打包盒或者是食品级塑料袋,没选对或者是没用对,照样也不安全的。
根据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》(GB4806.7-2023)。标准明确规定,塑料餐盒在预期使用条件下(包括温度、时间等)不得释放有害物质,相关化学物质迁移量需符合安全限量,且必须在产品上清晰标注最高使用温度。
但事实上,在2019年的315打假晚会上就曝光过一次外卖盒的逆天制作方法,只见摄像头之下遍布的是各种医疗垃圾,不仅有医院常见的输液管、还有残留液体的输液袋,就连尿袋也混在其中。
这些医疗垃圾应该是送到特定地方进行严格处理的,反而被“二次利用”。
将这些医疗垃圾作为外包盒制作的原材料,生产出来的打包盒能安全吗?
相信不用多说,大家都是知道的,肯定不安全的,长时间食用这种打包盒里的食物,有可以会出现呕吐、腹泻等症状,对身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。
就算是使用正规商家生产的食品级打包盒也要注意,因为耐温上限为90~110℃,接触超过110℃的油脂或高温,容易释放出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。
只有聚丙烯打包盒,才算是真正安全的,因为耐温高达130℃,高温下化学性质稳定,但盖子并不都是聚丙烯,这点要特意注意。
而对于食品级塑料袋来说,1号PET(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)常用于饮料瓶,耐热温度仅有70℃,不能装滚烫的热水!一旦接触超过70℃的食物或汤汁,会释放出致癌物。
5号PP(聚丙烯)虽然耐130℃的高温,但成本较高!
一旦将滚烫的食物倒进1号PET塑料袋中,即便属于食品级塑料袋,你也会吃进去大量有毒有害物质……
所以说,用食品级的打包盒和塑料袋,虽然说是好事,但一定别用错了,不然也白搭。
.04
为什么摊贩明知故犯?
说到这里,你可能会问:既然塑料袋这么毒,为什么摊贩还要用?
其实原因非常简单,也就是一个字:“钱”!
毕竟,食品级的PP塑料袋,批发价大概3毛钱一个。
而那些工业级的、来路不明的塑料袋,最便宜的只要3分钱。如果是在“三无”商家手上购买到的塑料袋,价格就会更便宜了。
成本便宜了,利润自然就更更多,这是所有商家都愿意,也都想看到的结果。
还有一点就是监管部门查不过来,人数也不够,只能将有限的精力和时间用来重点盯的是大型餐厅和食品厂。
对于满大街流动的小摊贩,真的是有心无力。
就算是查到了,摊贩也不怕,毕竟流行摊贩大多没有营业执照,罚款开出去,人家换个地方继续卖,你能怎么办?
查一个摊位,至少要两个人,花半天时间,最后可能就罚个三五百块。
这个执法成本,谁承担得起?
所以说,无论是生产“三无”塑料袋的商家,还是敢使用“三无”塑料袋的摊主或者是商家,根本不害怕。
没有了害怕,自然是哪种便宜就用哪种了。
最后来总结一下:
想彻底解决毒塑料袋的问题,并不是说说那么简单,作为消费者想避开毒塑料袋也难,毕竟天天都在生活而发愁,能有饭吃饱就行,哪有心思管塑料袋的问题啊!
但还是说想,能少用尽量还是少用,毕竟身体是自己的,钱挣再多,不注意身体,最后都是给医院在打工,不值得的!
配查查-股市如何配资-配资资深股票配资门户-配资网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